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篮球、轻轨专业二年级学生表演舞蹈《匠心青春》。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进行茶艺展示。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展示花式调酒技艺。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它对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有着重要意义。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南宁市教育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初步建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教普教融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首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目前,南宁市有中职学校29所,全日制在校生6.36万人,专任教师近2300人。其中,有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8所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民办学校专业特点鲜明,形成了示范引领、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大投入 为中职学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打响南宁职教品牌,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南宁市积极筹措经费,加大财政投入,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南宁市、县两级政府每年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不低于30%。2017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年度总投入为9.73亿元,其中基建、设备投入3.68亿元。近5年来,南宁市共建成27个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每个实训基地建设经费500万元,实训基地功能拓展为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技术应用、培训和技术服务一体化。
2014年,南宁市启动利用亚行贷款南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项目包括市四职校邕宁校区和市卫生学校相思湖校区二期工程两个子项目,项目计划投资6.03亿元,其中利用亚行贷款5000万美元。市卫生学校相思湖新校区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市四职校邕宁校区预计2019年7月竣工。
在市一职校、市四职校、市六职校、市卫生学校和南宁技师学院都建设了新校区的基础上,为实现南宁职业教育突破发展、规模发展,借力南宁教育园区建设,在该园区建设市三职校新校区。市三职校新校区规划校园面积325亩,规划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规划投入5.1亿元,规划办学规模4400人;2018年3月正式动工,预计2021年9月竣工。
优化专业 职校学生成为抢手“饽饽”
产业结构调整到哪,学校办学就跟进到哪。
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对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重点打造了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轨道交通、电梯、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点专业,实现了专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了各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共设置了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8个专业大类近100个专业。每年中职毕业生约2万人,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率超70%。
各中职学校积极与富士康、南南铝、玉柴等公司开展合作办学,组织学生到富士康实习实训,2016年送工1994人、2017年送工4690人、2018年送工2382人,为企业生产提供人力支撑,服务首府经济发展。2018年10月,南宁市印发了《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方案》,力争通过3年的优化调整,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合理、资源优化、质量水平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中职学校总体格局。
产教融合 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
推进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深化合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我市的一系列做法引人称赞。
目前,南宁市成立了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文化艺术体育、商贸旅游、加工制造和电气技术等六大职业教育专业集团,集团以实力强劲的城市职校为牵头单位,各县(区)职校均吸纳其中,目前集团集聚了市内外近28所中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5个政府部门、8个行业协会、3个科研机构和109家企业,专业覆盖我市近80%的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企业、60%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教深度融合在南宁职业教育中不是一句空话,各职业学校结合专业实际和区域产业实际,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专业集团各集团牵头单位带领成员学校携手名企,通过召开成员理事会、企业向学校派出技师授课、学生到企业实训的方式,探索“冠名班”“订单班”“国际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全方位深层次校企合作。行业企业指导学校模拟企业内部的岗位运作机制,制定与生产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使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
示范作用 推动城乡职业院校合作发展
改善办学条件,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
南宁市注重发挥5所国家示范校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每学期在国家示范校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带动全市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指导各职校积极探索城乡合作、中高职合作、公民办合作等多元合作办学和开放办学新途径,统筹推进各类职业院校之间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效益。
同时,推进中职与高职、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支持中职学校与对口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开发校本教材;鼓励中职学校采用“2+3”或“五年一贯制”模式与高职院校贯通办学,积极搭建中职与高职、应用本科人才贯通培养“立交桥”,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近三年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率超40%。
提升质量 构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南宁市构建和完善了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为教育教学质量核心指标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健全质量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每年底进行一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评估,对成绩优异的学校给予“卓越奖”和“优秀奖”等表彰奖励。
2018年,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通过全市全覆盖开展、市级专家指导引领、样本学校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全市中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成立南宁市中职诊改专家委员会,印发市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市级专题培训,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组建市级诊改专家库,分组到各样本学校参与研究和指导;认定10个项目、共27所诊改样本学校,举办样本项目观摩交流活动,通过打造一批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样本校,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引领各中职学校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全市诊改工作的实施,加快构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中职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开展名师成长工作室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中高职骨干教师,开阔了教师的眼界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南宁市每年举办2—3期全市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观摩交流研讨活动,积极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研修培训,举办全市中职学校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专题交流活动和“文明风采”竞赛经验交流会等,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同时,依托职业教育专业集团,打造了7个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19个名师成长工作室、16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健全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教师的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团队和教科研团队建设。
目前全市中职学校有802名“双师型”教师;引进特聘专家2名,引进区内外职业教育专家26名、企业专家149名,培养了4名正高级讲师、328名高级讲师、8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八桂名师、12名南宁市教坛明星、80名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和438名南宁市教学骨干、15名南宁市首席技师。在2014—2018年广西中职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广西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南宁市教师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践行誓言 培养“现代鲁班”技能人才
“我们是鲁班传人,我们要奋发图强。我们是能工巧匠,我们是国家栋梁!”2017年,南宁市印发了《开展“践行鲁班誓言、弘扬工匠精神”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学习鲁班精神系列主题教育,要求全市职教学子要以鲁班为师,弘扬工匠精神。各中职学校开展“现代鲁班誓言”宣誓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鲁班文化、鲁班誓言上墙;开展学习鲁班精神系列主题教育;通过校园专题文化内涵建设,呈现鲁班文化、鲁班誓言;将“现代鲁班誓言”精神全方位融入社团活动;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学习现代鲁班誓言活动,通过师生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检阅鲁班精神落实情况。
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职学校已普遍形成“崇尚卓越、奋发向上”的风气。在近年举办的广西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比赛和广西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我市成绩连续9年居全区14个地市之首。在近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选手勇夺手工制茶、汽修钣金、中餐摆台、网络搭建等项目的一等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代,我市职业教育将牢牢立足首府南宁经济发展实际,切实落实强首府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为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