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023年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信息来源: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南宁云 发布时间:2023-10-24 10:00 【字体: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10月24日(星期二)10:00举行2023年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忠传,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剑,南宁市财政局副处级干部陈智军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2023年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3年10月24日(星期二)10:00

发布人:

黄忠传   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

林  剑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智军   南宁市财政局副处级干部

主持人:

李  敏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忠传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剑先生,市财政局副处级干部陈智军先生。

首先,请黄忠传先生作介绍。

黄忠传: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在此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借此机会, 我向大家通报2023年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情况。

今年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转变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政务、要素、法治、市场、创新、宜居“六大环境”,对标最高标准,群策群力坚持不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全国工商联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显示,南宁跻身全国前50强,比上年排位上升4名。2021、2022年连续两年上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一是打造更优服务的政务环境,让“办事无忧”成为常态

我们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一窗综合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扫脸即办、全程网办、免审即得”等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动“一网通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比例达100%,实现“双百”目标。我们接续推出“拿地即开工”4.0审批新模式。推出5大极简审批措施,实现4个审批事项合并办理,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为企业节约工期3至4个月。我们创新建立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整合归并12345优化营商环境专线、政府+互联网督查平台等全市37个市直部门的71条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广泛收集企业“办不成事”诉求,对企业“办不成事”诉求办理进行精准督办、快结快办,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我们加快打造南宁片区经营“便利地”。在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开展的“企业身份码”试点改革,作为第四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推出“免审即得”,实现“准入即准营”,入选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经验做法和有效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今年1-9月,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新增企业10925家。

二是打造更低成本的要素环境,让“轻松便利”成为常态

我们积极提升水电气业务便利度。通过数据共享调用实现水电气报装业务“一网通办”、推行南宁市供水供气电子印章应用试点。积极加快燃气旧表改造升级,目前南宁市区共83.84万户可线上充值燃气费,占比62.8%。我们积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今年1-8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81.84亿元。推动“银税互动”持续增量提质,积极助力企业扩能增产,1-9月,全市“银税互动”贷款投放513.76亿元,惠及纳税人34369户次。我们积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组织“金融面对面”等政策宣传与融资对接活动,服务企业1943家次,帮助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今年1-9月,“桂惠贷”累计投放金额407.4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8万户,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46亿元。我们大力加强用工服务保障。今年1-9月,全市组织举办招聘活动609场,服务用工企业9065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6.94万个(次)。我们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培育。2023年,累计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6条;南钦班列累计开行1659列,累计发送16.37万标准集装箱,累计发送货物523.26万吨;南宁至粤港澳大湾区水铁联运线路累计发送2490标准集装箱,大力提升了南宁市物流枢纽功能。

三是打造更全保障的法治环境,让“公开透明”成为常态

我们加强商会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实现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100%覆盖,形成“商人纠纷商人解”的工作机制。我们提升破产专业化水平。设立广西首家不动产司法查控中心,全市法院建立破产审判庭和破产审判团队,组建破产管理人协会,规范管理全市破产管理人机构,重整盘活出清企业37家,优化资源配置。我们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构建“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审理机制,加大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简易程序适用率超73%,案件审判质效不断提升。我们积极开展行政复议服务民营企业。涉企类案件平均立案审查时间提速到1个工作日。今年以来,市本级办理涉企案件190件,直接纠错率13.85%,调解和解率23.08%。

四是打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让“竞争有序”成为常态

我们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畅通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投诉渠道,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保障采购活动公开、透明。我们推行新型监管。构建“一网联动、随机抽查、综合执法、联合监管”的新型“双随机”监管模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探索实施企业公示信息“微错容纠”,以柔性监管助推商事主体发展,2023年以来,南宁市共有11183户市场主体可享受公示信息轻微差错免列异措施;城市信用监测稳步上升,2023年成功获批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我们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在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立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级),推动建设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东盟庭审中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单中,南宁市“横县茉莉花茶”“武鸣沃柑”“横县茉莉花”3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入围品牌数量居广西第一。

五是打造更富活力的创新环境,让“开放包容”成为常态

我们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98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591家,瞪羚企业达54家,均居全区第一;国家级创新平台42家,新型研究机构2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2家,在孵企业1575家,建成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我们加快释放人才政策红利。优化升级“邕江计划”重大人才项目,支持重点企业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团队,今年共评选22个领军人才(团队)项目。我们大力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创新“区港联动无感快速通关”“海关监管和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改革模式,实现跨境电商空运出口通关智能、自动化,铁路出口海关监管、铁路安检“同场平行、结果协同”,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六是打造更具魅力的宜居环境,让“普惠利民”成为常态

在教育服务方面,积极推动“品质教育 学在南宁”教育工程,截至秋季学期,全市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14所,新增学位约3.11万个;建成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约0.5万个。在养老服务方面,推动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长者饭堂试点,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获民政部养老服务司通报表扬和自治区现场会经验推广。在交通出行方面,加快公共交通多方式融合发展, 实现地铁、公交、BRT、共享骑行“一码多乘”,更新开通网约公交“的士巴”、地铁快巴、高速公交和广西首条跨市公交,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市、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称号。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今年1-9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第15位、省会城市排第5位。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 100%,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100%;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进一步擦亮南宁“中国绿城”名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南宁市将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新定位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积极创建“开放共‘营’‘邕’创一流”南宁营商环境品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南宁,将以独特的区位优势、朝气蓬勃的热情和一流的营商环境迎接天下客商宾朋,成为投资兴业的高地、创新创业的热土,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总体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敏:

感谢黄忠传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广西日报记者:据了解,为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南宁市建立了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能否给我们介绍相关情况?谢谢!

黄忠传:

今年初,我市为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谋发展、办实事,建立了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机制建立以来运行良好,已成为我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我市企业诉求直达快办机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受理范围“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例如政策咨询、政务服务、行政执法、政策兑现、项目推进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均可以向我们反映。

二是反映诉求“易”。企业既可以到南宁市民中心“办不成事兜底办”诉求窗口现场反映诉求,也可以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或者扫码“邕企诉求快办”小程序线上反映诉求。同时,我们在“南宁问政”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专栏;面向社会公布“邕企诉求快办”小程序二维码,让企业能更容易、更方便反映诉求。

三是响应速度“快”。我们对企业的诉求实行限时反馈机制,原则上咨询类4个小时以内反馈;求助类、建议类常规事项24小时以内办结,非常规事项48小时以内办结;投诉类7天以内办结反馈。对于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列入挂账管理、动态销号。

四是办理效果“好”。为了抓好抓实这项工作,制定了首接负责、精准快办、协同联动、督查督办、考评问责等工作机制,确保企业反映的每一个诉求都得到重视、都有人落实、都及时反馈,企业整体满意率达98%以上。

借此机会,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关注、多宣传我市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共同扩大这一机制的影响力,使之能更好服务企业,为企业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南宁市目前在政府采购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主要有哪些?谢谢!

陈智军:

根据自治区有关政策要求,南宁市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方面主要是通过预留采购份额、顶格执行价格评审优惠和支持办理“政府采购信用融资贷款(简称政采贷)”等措施来实施,具体说就是:

一是严控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保证政府采购从“源头”上就向中小企业倾斜。在采购计划中要求各单位对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预留份额30%以上,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截至2023年10月17日,市本级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计划预算金额为16.91亿元,其中预留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份额16.69亿元,预留比例高达98.7%。

二是在电子采购系统中设置小微企业“应享尽享” 20%价格分评审优惠政策,只要小微企业提供规定的小微企业凭证,经审核确认后,电子采购系统自动计算价格评审优惠分值,确保小微企业百分之百享受扶持政策,避免人为干预造成政策执行偏差。截至2023年10月17日,共有590家小微企业在市本级政府采购项目中依法享受到价格扣除优惠政策。

三是规范电子采购文件模板,将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政采贷”办理渠道落实到每个采购项目中。中标后,中小企业根据需要凭政府采购合同在融资服务平台直接向金融机构线上申请“政采贷”,方便中小企业尽快申请贷款,缓解资金周转压力。2021年以来,南宁市累计完成“政采贷”89笔,放款金额超过2.08亿元。

通过上述措施,截至2023年10月17日,南宁市本级政府采购项目中小企业中标率已达到84.31%。

另外,南宁市已于2018年10月1日起实行采购文件免费网上下载,实现企业零成本获取采购文件。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2022年以来南宁市在登记财产领域具体推出了哪些措施?为企业群众带来了哪些便利呢?谢谢!

林剑:

2022年以来,南宁市自然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持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企的改革举措。

第一,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升级“交地即交证”的业务办理模式,将供地审批、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业务进行集成办理,实现交地与不动产登记“双同步,零环节”,交地的同时就可以拿到不动产权证。同时,打通不动产登记与金融机构业务系统,接入系统直连端口后,各金融机构就可以使用自己的业务系统直接办理不动产登记抵押业务,有效提升“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便利度。

第二,全面开展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简化工程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测绘业务,将原属于各阶段的16项测绘业务整合成立项许可、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共4项,每个阶段只需测1次,审批时限压缩幅度达78%。“多测合一”信息系统全面上线以来,各阶段测绘成果通过与数字南宁地理空间框架衔接,已实现向政府、建设单位及社会公众开放共享测绘成果。

第三,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登记领域。对遗产管理人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的申请主体、申请材料、办理流程进行了规范处理,并将业务办理流程优化为“资格审核—申请受理—公告登簿”三个步骤,业务平均可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效率提升了50%。

举个例子,假设被继承人李某离世时在南宁市遗留一处房产,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儿子、女儿等三人,而配偶年事已高,女儿远嫁外地,只有在当地的儿子方便办理继承事宜。

如按照原先开展非公证继承查验流程,三位法定继承人需要提前准备材料,约定时间一同前往不动产登记机构提交材料核验,然后再预约查验问询,并申请继承登记受理,最少需要全部继承人一同跑两次,业务办理时间跨度较大。

在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后,三位法定继承人可共同推选在当地的儿子作为该房产的遗产管理人,由他提前介入,帮助老人收集房产继承的有关材料后,就可以组织全部继承人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继承登记,减少了查验和问询环节,可实现当场审核、当天受理、当日公告,全程仅需1个工作日。这样不仅简化了办事程序,也降低了办事成本,实现群众办理继承登记“最多跑一次” 和“零成本”,极大地提升了登记便利度。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3年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2023-10-24  10:00

来源: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南宁云